【腾讯云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,快速实现日志分析、应用搜索,首购低至4折

国务院是政府的最高权力部门,总理作为这里的“一把手”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职责,所管理的事情也是非常庞多,涉及到了各个方面。

在新中国历史中就曾有一位名叫陆定一的同志,拿着笔杆子一路写到了副总理的位置上。可对党忠诚的他却在花甲之年突然被开除党籍,直到多年以后才恢复名誉。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?

一、投身革命的学生

陆定一是江苏无锡人出生于1906年,小时候家庭环境非常不错,父母也都是从事文化工作的高级知识分子。

可能是继承了优良基因,他从小就是学霸级别,甚至根本不用太努力学习就能牢牢掌握知识,超越同龄人一大截。

除此之外陆定一还对知识有着更高的追求,小小年纪就开始阅读先进思想理论,并且对革命充满了好奇与期望之情。

到了考大学的时候,他专门选择上海南洋大学(交通大学前身)念书。就是为了在这个革命最为激烈的中心点,做出一番伟大事业来。

在校期间陆定一深受进步思想熏陶,活跃参加学生运动,并且在“五卅惨案”爆发以后做出了非常积极的回应,给予帝国势力极大舆论压力。

当然对于这么一位能力出众,且有意于从事革命的年轻人党组织也很珍惜。于是便亲自进行指导,并把他培养成为了一名合格共产党员。

二、写出一个副总理

大学毕业后陆定一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中央宣传部,编辑“中国青年”报刊。这份刊物是历史最悠久,影响最广泛的红色代表作之一,时至今日还在继续沿用。

他能够一毕业直接参与编辑,由此可见党组织对其能力的肯定和信任。当然陆定一并没有让人失望,牢牢把握住宗旨原则,号召鼓动青年人投身革命,宣传红色思想营造出了良好的舆论环境。

后来随着反革命政变爆发,陆定一受到任弼时同志的指示,紧急起草了多份关键文件,并以犀利文笔写下大量文章,将国民党反动势力骂的狗血淋头。

然而在这个关键时期最可怕的不是敌人,而是内部人心不稳,这么一来就会导致四分五裂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,陆定一牢牢抓住党中央作出的最新思想指示,反复斟酌最终写出“中国革命的前途”等文章,引起巨大反响。

1928年底他被组织派到苏联深入学习红色文化思想,直到两年以后重新回国,进入团中央宣传部工作。

不过还没有干多久便因为批判“左倾主义路线”,导致被错误撤职,以普通红军文职人员身份参与了万里长征。遵义会议过后才成为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,开始负责“红星”报刊编写。

我们小学课本上的经典文章“金色的鱼钩”,就是陆定一亲自创作,讲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动人故事。

抗日战争爆发以后,他又火速赶往前线领导“新华日报”的编辑,将国内最新情况及时反馈给广大民众,鼓励大家坚持到底的决心。

延安整风运动期间,陆定一仍然充当着党组织最核心的笔杆子,发表“从实际出发、学习”等重要文章刊物,直到抗战结束后被评选上中央委员。

随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,他又将矛头指向了国民党反动派,跟随中央领导人一起转战陕北,历经千辛万苦赢得全国胜利。

对于这么一位常年在文化宣传领域工作的同志,中央领导也是继续让他发挥专长,担任中央宣传部长以及文教委员会副主任,直到1959年成为国务院副总理。

三、人生的挫折和希望

陆定一在任期间积极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,宣传党的工作路线、方针等多方面事物,倾尽毕生所学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中。

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默默无闻的奉献者,却因为一篇文章直接将自己送进监狱。当时是1968年,在特殊时期的影响下,国家教育文化事业受到巨大挫折甚至停滞不前。

看到如此萧条的场面陆定一心中万分悲痛,于是撰写了一篇“二月提纲”希望号召大家客观看待问题。

然而在那些反动势力看来,他已然成为了绊脚石。所以遭到错误批判被开除党籍关进秦城监狱,整整软禁了13年之久,直到1979年才被重新平反回到中央工作。

很可惜那个时候陆定一已经73岁了,而且身体情况不容乐观,只能在一些闲职岗位上工作,担任宣传部顾问等工作。

完全退休以后的他,开始在家中读书看报整理回忆录,向人们讲述着红军时期的艰难故事,以及自己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深刻研究,直到1996年病逝于北京,享年90岁。

结语:

陆定一同志从始至终都是我们党犀利的笔杆子,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贡献,而且留下许多传世经典著作出现在课本当中。作为后人也应当永远铭记这么一位,默默无闻的老一辈革命家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
Top